人民币汇率上涨已经成为挤压中国出口企业收益空间的主要原因。中国海关总署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2020年11月出口同比增长21%,但若以人民币计算增幅仅为15%。虽然以口罩等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物资为主的商品出口依然坚挺,但以人民币计算的利润贬值可能会对企业在国内投资设备和家庭收入上涨形成压力。
一位在天津市从事日用品和食品出口的贸易公司老板哀叹:“最近半年时间里,出口业务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受疫情影响,集装箱短缺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而人民币升值又进一步对利润增长造成压力。
中国11月的出口本身依然保持坚挺。在欧美国家,新冠肺炎还在肆虐,这持续拉动了口罩等相关产品的出货量。玩具等传统出口商品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增长了大约五成,由此可见,由美国圣诞购物季带动的需求依旧旺盛。部分原因也是中国先于其他国家实现了生产的正常化,海外订单大多流向中国企业。
但坚挺的出口正在因为人民币升值蒙上阴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眼下已经升至6.5比1,是2018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半年时间里增幅达到约9%。受此影响,11月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额增幅比以美元计算少了6个百分点,两者的差距在今年9月以后不断拉大。
据中国媒体报道,安防设备龙头企业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就遭受了5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汇兑损失。外界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进一步升至6.3比1,据说有些企业已经提前签署了2021 年全年的远期外汇合约。
由于规避汇率风险需要付出成本,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实现。生产服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海外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难以提高产品的美元标价.有分析认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高于6.7比1的水平,中小企业的利润几乎不复存在。
中国五成以上的出口来自民营企业。一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造成以人民币结算的收益空间受到挤压,就有可能遏制国内的设备投资。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将放缓,可能会直接抑制个人消费。中国经济在由国有企业实施的基建投资支撑下成功复苏。但眼下人民币升值可能给民营部门J的恢复泼上冷水。
中国11月的进口增幅仅为5% ,其中占比最大的进口商品是半导体,同比增长13%。
美国商务部自9月15日起收紧了面向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技术公司的禁运措施,但并不影响中国的半导体进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来自主要进口来源地台湾的进口额增幅甚至超过两成。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来自中国半导体代工巨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替代需求正在转向台湾的同类型企业,中国的半导体进口未来还会保持增长。”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