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大量廉价石化原料正在重塑全球石化产业。日本石化生产商与其他地区的同行一样,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日本化工生产商们在一些领域面临的竞争将加剧,而在另一些领域将直接受益于低成本的原料。近一段时间,日本化企正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布局,积极应对产业变化。
日本当前最为关注的是页岩气革命对其石脑油为原料的石化产业的影响,因为美国以页岩气为原料的石化生产具有非常大的成本优势。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化学、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台塑和西方化学公司先后宣布在美国海湾沿岸新建以页岩气为原料的裂解装置,此外泰国PTT、韩国韩华化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利安德巴塞尔和印尼因多拉玛公司也正在研究采用页岩气为原料的裂解装置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那么到2020年左右,全球乙烯年产能将增加2000万吨,这样,从2017年开始,美国大量低成本聚乙烯将向亚洲出口,进而增加日本石化生产商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压力。
然而,除烯烃行业外,其他行业或将更多地得到益处,例如,美国甲醇生产商越来越多地利用低成本的页岩气,在此过程中其原本的长期天然气供应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作用将遭弃。日本相关生产商瞅准时机而上,兰菱瓦斯化学(MGC)和三菱商事前不久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天然气生产商结成了战略联盟,计划通过投资甲醇下游衍生物如二甲醚,提升天然气的附加值。
其他日本企业正直接投资美国,以受益于当地低成本的页岩气基原料。
三井商事在2010年就决定与陶氏化学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得州自由港新建一套氯碱生产装置,设计年产约88万吨烧碱和80万吨氯气。今年3月,三井商事又宣布欲与出光兴产成立合资企业,在美国新建一套33万吨/年的a-烯烃装置,预计2016年投产。今年5月,三井商事再次宣布,公司已经与塞拉尼斯公司签署一份协议,计划组建一家双方出资比例均为50%的合资企业,负责先前宣布的
甲醇合资项目建设,该项目将建在塞拉尼斯位于得州克莱尔湖地区的化工厂,预计2015年中期投产,设计年产甲醇130万吨,总投资约8亿美元,其中塞拉尼斯将出资约3亿美元。该装置将利用美国海湾沿岸充裕的低成本天然气作为原料,并将受益于塞拉尼斯公司克莱尔湖生产工厂现有的基础设施。
日本信越化学公司今年6月宣布,计划扩大在美国的聚氯乙烯生产规模。公司旗下美国子公司信科(Shintech)将投资5亿美元扩大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工厂的氯碱、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产能,预计2015年完成。信科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的一体化乙烯基联合体主要生产氯碱、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同时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艾迪思运营着一套聚氯乙烯装置。信越化学表示,此次投资将令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单体产能各自增加30万吨/年,氯碱产能将增加约20万吨/年。扩能项目完成后,信越在美国的聚氯乙烯产能将达到295万吨/年。
三菱丽阳公司正考虑在美国投资建设一套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可乐丽公司正在美国新建一套聚乙烯醇树脂装置,预计2014年9月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