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纳化工滨海有限公司了解到,应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甲基烯丙醇技术建设的国内首个1万吨/年装置今年5月初投产后,经过近半年不断调优运行,顺利实现设计目标,产品含量在99.96%以上。该装置的达产将缓解国内甲基烯丙醇供求紧张的局面,并为新型混凝土减水剂大单体生产提供原料支撑。
德纳公司总工程师陈永福介绍,甲基烯丙醇是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目前国内仅有数字企业生产,此前国内装置最大规模约为3000吨/年。以甲基烯丙醇与
环氧乙烷为原料,可合成新一代混凝土减水剂大单体,继而生产聚羧酸减水剂——这也是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混凝土减水剂。该系列减水剂具有较强的水泥颗粒分散性保持能力,并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增强效果好、耐久性、不锈蚀钢筋及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目前聚羧酸减水剂仅占减水剂市场份额的3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主要原料聚乙二醇单甲醚合成工艺落后,综合物耗较高。
陈永福告诉记者,综合比较分析,当前选择用甲基烯丙醇生产聚羧酸减水剂大单体是最佳原料路线。传统工艺采用聚乙二醇单甲醚做原料,需用丙烯酸与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化反应后再参与共聚。而改用甲基烯丙醇作原料则省略了酯化这一步骤,直接进行共聚;工艺流程简化也使生产能耗降低50%以上;因不再产生酯化工艺废水,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大大减少。而且,该路线可以提高聚羧酸减水剂大单体含量,从而提升减水剂的性能,降低减水剂的生产成本。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速公路、高铁、大型桥梁、地铁、隧道、核电、大坝建设等领域,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大,直接拉动了减水剂市场。据悉,近年来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需求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13年聚羧酸减水剂大单体产量将达到5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