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限制,九年后,利率市朝步入改革深水区,央行日前正式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重磅消息”释放如此之快令业界震惊不已,在惊讶之余,更多的声音讨论的是银行利差会否进一步收窄、企业议价能力能否提高、存款利率放开还有多远……
一只靴子落地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下限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这样感叹。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从7月19日晚间起至7月20日,央行连发通知、答记者问三文,详解此次利率市朝改革进一步推进的细则、用意。
此次央行利率市朝改革主要涉及四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但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做调整,仍保持原区间不变,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同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其实,我国利率市朝改革始于1996年,采取渐进式的总体改革思路。在2004年10月28日,央行已经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限制,但考虑到当时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尚不完善,暂时保留了对其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并将利率上限由基准利率的2倍扩大至2.3倍。
去年6月和7月,央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更让银行客户切实感受到利率市朝不是单纯的“概念”,而是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定价空间的改变。对于此次央行对贷款利率的放开,相关负责人直言,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朝改革的宏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从微观主体看,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进一步强化,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市朝定价的金融环境也更为适应。从市躇础看,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已成为企业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重要基准。从调控能力看,货币政策向金融市场各类产品传导的渠道也已较为畅通。”上述负责人详细解释道。
不过,业界虽然对央行对贷款的全面放开表示惊讶,但利率市朝加速已经是大势所趋。德勤在近日发布的《2013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中指出,今年利率市朝将有条件稳步推进,并且逐步深化。此举将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开拓新的盈利领域、提供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增强竞争力。
值得指出的是,央行认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的意义重大,金融机构与客户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将促使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债券、股票等进行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促进社会融资的多元化,也为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小企业议价能力难有明显改善
虽然从央行的表态来看,企业能降低融资成本并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客户来讲,他们并不认为此次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能改善其融资环境并且降低融资成本。
“我们属于微型企业,其实能从银行贷到款已经很不容易,在议价过程中,我们处于劣势,所以议价能力极低,正常贷款利率都会上浮40%-60%,在到季末、年底银行钱紧、流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利率上升的幅度更高。所以并不认为央行此举对我们中小企业有太多的帮助。”北京地区一位做贸易生意的小企业主李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
同时,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业务员透露,“一些小企业主偏爱信用贷款,额度上限50万元,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70%,即使这样还有很多小企业主争相来办理业务,因为相比民间借贷而言,成本还是相对低廉的。所以暂时不会对这类贷款产生影响”。
李先生补充道,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流动资金少、存款少,直接来看就是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低,自然议价能力难以和大型企业相抗衡,所以大企业的议价能力应该会更强。
另有企业主道出了同样的担忧,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大企业能获得更划算的贷款,带动效益提升,进入良性循环,让资金更多地流向自己;而这意味中小企业只有接受更高的定价才能获取信贷资金。
星展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则认为,利率市朝加速,将有助于国内信贷与GDP比重的长期去杠杆化目前超过170%。在经济放缓以及利率上涨的环境下,一向很依赖贷款来发展的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净利差将进一步紧缩,促使商业银行在风险增加的环境下更慎重地放贷。
“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会否有所下行,主要取决于市场资金的供求变化,会否有银行愿意压低利率去竞争新的客户,一些依靠高利率民间借贷的小微企业,会不会有望从银行获得低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贷款,最后还有金融脱媒的速度与程度。”美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芮东认为。
另有业内人士也持类似的观点,尽管央行表示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在中国,大部分企业贷款的利率实际上都高于基准利率,因此对于多数借款人而言,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几乎无法起到降低贷款利率的作用。而从这一政策中受益最大的借款人可能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而这些企业恰恰也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刘芮东也同时担忧,很可能出现背离情况,如有活力的民企愿意承担较高的利率,而较没效率的国企只能接受较低点的利率。银行可能做出逆向选择。贷款利率早已没有上限,下浮都是给国企的,一般企业只有上浮,对占实体经济中最大比例的中小企业没有实质利好。可以拉动优质大企业和商业银行谈无下限贷款,套买基金专项产品。
银行业受冲击 商业银行靠利差吃饭更艰难
经济增速下滑、坏账风险反弹,已经让商业银行疲于应对,而央行此次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对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传统存贷业务发起冲击,长期来看,银行快速膨胀式的发展恐怕将难以持续。
从业绩报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赚钱能力依旧强悍,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利润总额首次超过3000亿元,16家上市银行占了A股2400余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总额的50%以上,这意味着无论大小企业,基本上都在给银行打工。但事实上,上市银行利润的七成都是靠存贷业务赚得。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面临下行风险,中小企业只有接受较高的上浮利率才能获得贷款。2013年一季度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全国一般贷款中执行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仅为11.44%,比年初下降2.72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4.77%,比年初上升5.03个百分点。
多数分析人士预计,各家银行短期内将采劝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按照此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投放信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坦言,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象征重于实际,一季度银行90%贷款仍执行基准以上利率,且存款利率并未放开,在目前市场资金仍偏紧情况下,市场利率难以明显下降,因此对银行负面影响有限。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信贷市场供求偏紧、贷款利率上浮压力较大和实际执行贷款利率较高时,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不会导致银行间发生贷款定价的过度竞争,信贷市场也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但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朝的逐步推进,金融市场竞争将加剧,银行业高息差将难以为继,盈利能力面临重大考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除了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朝所导致的银行利差收窄,将使银行业的利润逐渐下降。“今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可能会在10%-15%之间。”郭田勇表示,今后银行业的利润将回归常态,而其所谓的常态,就是“与GDP增长保持同步,可能会略高于GDP的水平”。
从银行业阵营来看,未上市中小银行由于对存贷业务的依赖程度较深,因此所受冲击也会更加严峻。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2年利息净收入占营收90%以上的有锦州银行、齐鲁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等,而盛京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98.09%。东莞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5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处于80%-90%之间。
分析人士认为,中小银行对大客户的议价能力很低,中间业务占比也较小,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后,若央企、国有企业等大客户向银行施压要求下调利息,银行的存贷业务利润将被削弱。因此,中小银行只有尽快实现战略转型,从过度依赖规模转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共同发展。
金改突破口 利率市朝改革再下一城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向市场吹风“推进利率市朝”,继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朝改革”之后,国务院7月初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朝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然,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中,利率市朝占据关键地位。
事实上,我国利率市朝改革自1996年启动,货币市尝债券市场利率和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实现市朝。去年6月和7月,央行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首次放宽至基准利率的1.1倍。目前,央行仅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
对于此次改革时点的选择,业内人士表示,管理层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的总体情况是信贷供给小于需求、利率有上浮压力,此时打开贷款下限,影响有限。也正因如此,央行才选择此时进行改革,以确保市场平稳。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走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
在此次改革之后,利率市朝距离成功又迈进一步。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指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之后,下一步利率市朝改革将步入存款利率市朝的深水区。他预计,央行将继续采取渐进改革策略,如果步伐过快,短期内势必对商业银行造成直接冲击,很容易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拉美国家的存款利率在放开管制之后一度飙升近40个百分点,引发债务和金融危机;反观采用渐进式改革的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存贷款利率都在短期调整之后逐步趋稳。
利率市朝绝非简单地放开存贷款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鲁政委指出,虽然在一段时期内,贷款基准利率仍将存在,但从趋势来看,其对实际利率能够影响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弱。这意味着,央行亟须建立一个新的政策基准利率。从成熟市场经济的经验来看,这个政策利率一般由货币市场利率来承担。根据我国的情况,选择以隔夜或七天利率短端、三个月的Shibor中长端都具有可能性,但这需要央行尽快公开明确,并立即着手增强隔夜或七天利率的平稳性,强化Shibor的可信度。
改革尚未成功 存款利率成最后一块难啃骨头
一年之前,央行首次放宽存款利率上限,极大触动了储户们的神经。在贷款利率不设下限政策出台后,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利率市朝的最后一跃——存款利率管制放开何时实现、以何种方式到来?
去年6月,央行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首次叩响存款利率改革大门。随后,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及国有银行先后卷入存款价格战,并形成鲜明阵营,例如,多数国有大行将三个月、半年、一年期利率进行了一定上浮,而活期、中长期定存利率不变。部分股份制银行和规模更小的城商行、农商行,则将各档次存款利率全部上浮到顶。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的金融生态下,存款利率一旦放开,高息揽存的价格战必然狼烟四起,而中小银行业务扩张过于激进、风控能力弱,恐造成经营风险,引起挤兑事件,甚至会传导至整个银行业。
正如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所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可能导致银行过度竞争,引发风险,改革难度较大,因此各国利率市朝的完成均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为标志。国际上大多数利率市朝成功的国家均是逐步、渐进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而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拉美国家均在很短的时间内取消了所有利率管制,市朝方式过于激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而存款保险制度则成为利率市朝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郭田勇看来,利率市朝过程中,总是绕不开存款保险制度。央行去年6月开始放开存款浮动区间,开闸利率市朝,也倒逼了存款保险制度加速前行。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按一定比例向特定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发生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其清偿能力的一项制度。郭田勇认为,按照国际经验,监管层可能会实行强制性保险原则。由于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有待提高,有必要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在华的法人子公司都纳入保险体系中。保险范围涵盖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代表大多数存款者利益。
盛松成则指出,中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去年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完成了存款利率市朝改革三级跳中的第一跳;下一步可进一步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区间;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最终放开上浮限制。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孟凡霞/文 王飞/制图
央行利率市朝改革进程一览
1996年 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朝改革。
2004年 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下浮,下不设底。
2006年 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2008年 央行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2012年 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2013年 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