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今年头3个月的经济增长意外放缓,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尚不稳定的经济复苏势头的担忧。
经济复苏势头弱
据美联社4月15日报道,根据中国政府15日公布的数字,中国2013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低于2012年第四季度7.9%的增长率。这一数字低于许多非官方机构作出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将小幅升至8%的预测。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说,经济仍处于复苏的过程中,但的确非常微弱,增长得很缓慢,而且是逐步的。
分析人士提醒说,在经历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后,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疲弱无力,而且是由银行贷款和政府引导的投资来支撑的,消费支出的增长势头减弱。
报道认为,中国经济遭遇的这次意想不到的挫折会让中国新领导层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目前正试图避免就业机会的流失,并通过刺激国内消费而不是出口和投资来让经济实现自我保持的增长。
增长风险成焦点
路透社4月15日报道称,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在2013年一季度遭遇意外打击,工业产值与投资支出增速放缓。虽然官方坚称前景依然光明,但分析师们还是因此着手调低全年的预测值。
荷兰商业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主任蒂姆·康登说:“这一数据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季度的流动性支持力度很大。工业生产意外走软,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走软的根源。”
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顺应新情况,把全年增速预测值从一季度数据发布前的8.4%下调至7.8%。该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在写给客户的文件中说:“(下调预测值)一方面是因为2013年起步相对不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季度数据表现出的季度环比增长势头没有预期那么强劲。”
经济基本面未变
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述担忧都毫无依据。他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完成今年的增长目标也很乐观。”
中国为2013年设定了7.5%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中央认为这一增速水平能够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政府推动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中国政府——以及海外政策咨询师们都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才能使经济步入更具可持续性的长期发展轨道。
报道称,对经济学家们来说,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在经历了自1999年以来全年增速最弱的时期后是否扭转了这一复苏颓势(不会继续放缓),以及政府由此采取的对政策环境进行修修补补的那些应对措施有没有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
瑞士银行中国问题经济学家王涛说:“我希望他们不要放开政策,因为政策已经放得够开了。我不认为这会成为增速放缓的转折点。我觉得复苏很可能被延迟了,但我认为复苏仍在临近。”
全球复苏令人忧
彭博社网站4月15日指出,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出人意料地失去势头,工业产出利润和消费走弱,由于担心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股市和大宗商品均走低。
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说:“令人失望的数据显示经济复苏比人们期望的更弱、路更不平,这主要是内需疲软造成的。”
瑞士银行中国问题经济学家王涛说:“4月15日公布的数据反映出轻工业生产下滑;消费‘疲软’的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倡导的节约运动;出口赢利没有海关数字显示的那么强劲。”
王涛说,即便如此,“我们认为政府也不应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因为信贷增长“极快”、利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