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2.8公里长的广深高速公路两旁,商业摩天大厦正在取代灰暗低矮的工厂建筑,预示着珠三角历时20工业繁荣的终结。
制造商说,大量工厂破产或停产搬迁至中国内陆地区,这似乎开始刺激商业地产的发展。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会长佘继标说,联合会中有1000家会员企业在珠三角地区拥有工厂,其中几百家企业正在出售那里的工厂。
佘继标说:“约有30家工厂最近已将地产出售给了香港的开发商,还有几百家正在商谈出售事宜,他们需要资金,好把生产转移到别处,还有的希望在完全停业前靠固定资产赚点钱。”
随着新政策的出台、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控制污染要求变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工厂消失以及工业活动从珠三角向别处转移的速度可能加快。
广东正在加大力度从工厂平台向可持续、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转型,重视发展价值更高、环保、创新的行业。
为推动这种转型,广东去年取消和降低了低端加工出口产品的退税额,并且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环保规定。
业内机构预计,自去年6月出台影响约3300种产品的两轮税收政策,今年春节之后,还可能推出影响更多产品种类的新一轮削减和取消退税的政策。
这些政策已经迫使数千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污染企业,如制鞋、制革、纺织和服装生产行业的企业停产。
安朗童话世界(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鞋的企业,在福建、广东和上海设有22家分厂,雇员达4万人。公司行政总裁林广德说,假定其他成本不变,新的劳动法没双鞋的成本增加了10元。
香港中小企业商会会长吴宏斌说,制造商应该忘掉利润丰厚的兴盛时期,应通过扩大、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在研发方面与国内对手竞争,提高产品价值来寻找出路。他说,制造商还应考虑把工厂迁到湖南、江西、贵州等内地省份。
然而,有人对迁移工厂的可行性表示担忧。一些制造商说,尽管广东对制造商的税收和投资激励措施在减少,但贵州、湖南和江西不仅要重建公用和交通基础设施,还必须改善其可接近性。
此外,由于大陆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隐现经济衰退,珠三角面临的挑战似乎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