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司网

全部博文共计:26285 篇 ; 今日更新:6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原油期货推出有助国内争夺油价话语权

原油期货推出有助国内争夺油价话语权

普拉司网 2012-02-24 浏览 +订阅
选择订阅栏目
自我国2009年执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总共进行了11次上调,5次下调。其中,汽油零售限价共上调了3000元/吨,柴油零售限价共上调了2760元/吨。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执行以来,由于调价满足条件相对较为透明,并且自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全球经济处于复苏时期,国际原油呈现不断上涨态势,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不断上涨。但是我们将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对比分析之后,不难看出新定价机制的弊端。

  我们选取2012年2月份均价(截至23日),分别与2009年同期和2008年7月(原油价格历史最高)进行对比。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与2009年2月份相比,西德州中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分别上涨了155.71%和167.45%,但是汽柴油价格仅上涨了67.92%和85.87%。这充分说明了施行新定价机制以来,为了稳定市场情绪,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没有及时跟进国际原油价格涨幅。

  但是当与2008年7月份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看到WTI与布伦特原油分别下跌了25.25%和12.8%,但同期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了22.9%和8.39%,其中柴油价格则涨至了国内历史最高。从价格来看,原料成本表现为下跌,但是产出产品价格则表现为上涨。

  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采用的是以迪拜、辛塔、布伦特三地原油现货价格为基准。但是根据卓创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进口的上述三种原油数量在总进口额中占比均比较小,布伦特甚至是零进口。尽管迪拜、辛塔、布伦特分别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原油,但是由于其价格对我国成品油价格影响相对较小,近期市场有消息称即将推出的新定价机制或会更改参考油品。

  卓创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44774万吨,进口总量为25378万吨,理论计算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涨至56.68%。国内能源安全再次被提上重点。日前从上海金融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上海期货交易所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原油期货,将助力中国这一能源消费大国争夺国际定价权。目前看,较为现实的如大庆油、胜利油等都可以作为未来国内原油期货的标准交割品。

  有市场人士担心,原油期货可能触及国内三大油企的核心利益,原油期货或因此遭遇阻力。同时,国内原油在市场基础和金融环境两方面都还尚未成熟,短期内工作重点或将投放在推进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原油产量提升。但是全球的炼化市场重心正逐步向亚太转移,尽快推出原油期货有利于改善现有缺乏定价权的局面。此外,国内原油市场需要标杆价格,建立有效价格发现机制也有助于成品油市场化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作者系卓创资讯分析师)

  表1 近年来国内外油品价格对比统计表

  (单位:元/吨,美元/桶)

  月份 93#汽油0#柴油 WTI原油布伦特原油

  2008年7月7691 7850 134134.56

  2009年2月5629 4578 39.1743.87

  2012年2月9452 8509 100.16 117.33

  与2009年2月相比 涨跌幅+3823+3931+60.99 +73.46

  变化率+67.92%+85.87%+155.71% +167.45%

  与2008年7月相比 涨跌幅+1761+659 -33.84 -17.23

  变化率+22.9% +8.39% -25.25%-12.8%

  表2 2011年国内部分原油进口份额统计表

  (单位:吨)

  国家 2011年份额 原油 2011年份额

  沙特阿拉伯50,272,383 19.91% 迪拜(阿联酋)6,735,1822.67%

  安哥拉31,149,981 12.33% 辛塔(印度尼西亚)661,0330.26%

  伊朗 27,756,600 10.99% 布伦特(英国)00%

标签:

免责声明

  • 1、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2、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普拉司网(www.plasway.com)”并属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需获得作者和网站授权;
  •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本人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由本司进行转达、处理。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