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上章节不难看出,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上千亿的塑胶原料贸易规模,还是5000亿级的塑料新材料产业,以及产业生态建设的完整性等方面,塑胶产业在东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规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它不仅对东莞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支撑作用,而且还将继续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工业体系中支柱性的,具有规模体量大、配套体系全、发展空间广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先导性的,具有革命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近20年的浸身参与和近距离观察,也深深地感受到东莞塑胶产业目前的发展瓶颈,和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一、缺乏规划统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东莞塑胶原料专业市场,是基于周边400公里范围内塑胶加工产业繁荣而自发形成,并因其投资建设门槛低,回收周期短,解决就业人数多,市场交易范围广,对第三产业辐射力度大,以及符合现代服务业的扶持要求,吸引了各镇区对该项目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先后有樟木头、常平、黄江、谢岗等镇,纷纷规划建成了塑胶原料专业市场,而市一级层面尚未全面掌握相关信息。此类项目天然缺乏统一规划,从而陷于低水平重复、同质化恶性竞争境地,各市场纷纷以流动性强的原料贸易型企业作为招商对象,重在买铺、租铺,忽视了企业准入门槛,个别市场甚至存在“本市场打假,就是在为其他镇市场招商”的消极观念,造成新市场开立之时,便是又一轮恶性竞争之始。
二、假货泛滥
假冒伪劣塑胶原料充斥市场,是目前制约东莞塑胶原料贸易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企业的短期利益行为和行业进入门槛低是造成假货泛滥的直接成因,并由此造成执法困难,犯罪成本低,问题愈发严重,这一现象在东莞几个市场均突出存在,已影响到东莞塑胶原料市场的存活问题。东莞部分镇区持续多年对塑胶专业市场的“呵护”,到目前已发展成为“溺爱”和放纵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2020年)地下假冒伪劣塑胶原料成交量不低于10万吨,每吨不法收益在1000元至20000元之间。在东莞警方侦办的相关案件中,甚至发现了仿冒婴儿奶瓶制品原料的极端事件,如果再不出手加以规范与引导,特别是在塑胶原料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诚信度降低、成交趋向萧条的情况下,将可能加速东莞塑胶原料市场的边缘化。
三、行业凝聚力有待加强
目前以东莞樟木头、常平、谢岗、黄江等4镇专业市场行业企业为主,自发成立、政府引导成立了4个塑胶行业协会,有些协会贸易型企业相对多,缺乏塑胶工业产业链企业资源,未形成权威的、有凝聚力的行业组织体系,难以发挥服务行业企业、引导行业发展等作用。
四、塑料新材料企业不乏“专精特新”
如前之“塑料新材料篇”提到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已经成为塑胶新材料企业集聚地,拥有不少深耕专业细分领域多年、拥有行业领先技术的行业佼佼者,在部分细分高端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突破,可完全取代进口材料,解决了部分“卡脖子”问题,相信随着近年来国内资本投入的加大以及技术进步,国内外企业差距在逐步缩小,将在诸多细分领域取代进口材料。在现有企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符合“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条件,相信经过引导,塑料新材料行业有条件为东莞培育出不少“小巨人”企业。但目前这些企业,整个产业面临迁走的命运,这一情况在市一级层面是否掌握?
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纳入了国家战略,东莞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东莞已经从加工制造业中心逐渐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未来东莞将紧紧依靠自身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基础,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为生产性 服务业集聚区、鼓励手机企业创新、大力提升东莞的产业层次、提升东莞的国际化水平,等等。
不难看出,随着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对作为制造业核心材料之一的塑胶材料,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建设,势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塑胶产业自身的金融化、科技化、国际化、现代化属性,东莞如何顺势利导,将塑胶产业培育成为东莞市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之一,建立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持续创新的塑胶产业生态?
余以为主要措施,是从市级层面,对东莞塑胶产业统筹规划,各镇区差异化定位,协同发展,并参考华东、西南产业发达城市的经验,在市级层面成立塑胶产业办公室,各镇区也成立相应的机构,选派重点院校毕业、有国际化视野、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着力提高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市场,终结目前之野蛮生长状态;同时统筹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塑料产业博览会和相关行业峰会,占领行业制高点;对制假售假“零容忍”,下大决心提升东莞塑料产业品牌形象;突破目前招商之每亩税收要求困局,统一规划可容纳上千家企业的新材料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一批塑胶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具有国际影响力机构,规划年吞吐量达200万吨的塑胶原料仓储物流服务基地;建立国家级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一方面对接全国科研院校研发资源,一方面满足广大新材料企业技术提升需求,推动东莞成为全球性高分子材料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注: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东莞市塑胶产业发展促进会部分理事和会员,对本系列报告提供了许多指导、建设性意见,这里一并致谢!
来源:党雍
推荐阅读:【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产业基础篇:前景依然广阔】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发展历程篇:目前年交易量超过千万吨】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信息化战略篇:开放透明持续创新】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金融服务篇:紧紧围绕货权质押】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仓储物流篇: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塑胶新材料篇:五千亿级产业规模】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营商环境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