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7月29日报道,如今,对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而言,走向全球关乎生存。
7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中国企业间流传着一句话:“不出海就出局。”英国品牌金融公司中国区总裁陈忆登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称,国内竞争加剧推高了成本,挤压了许多企业的利润率。他说:“出海是中国企业寻找新增长引擎最直接的战略选择。”
掀起新一轮出海潮
中国企业“出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新变化在于新冠疫情后,中国企业出海节奏明显加快,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也加入了曾经被大企业主导的出海大潮。
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模式也在变化——从单纯出口国内制造的商品到在海外建立工厂、区域总部和供应链。中国对外投资额在创纪录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激增。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中国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企业寻求海外扩张在2000年获得了动力。当时,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提升全球影响力。此外,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内竞争加剧,中国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军海外。
为有出海意愿的中国企业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的公司向《海峡时报》表示新一轮出海潮始于新冠疫情期间。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也让中国企业更迫切地想要多元化经营,以避免在变幻莫测的全球贸易环境中措手不及。
新加坡咨询公司出海宝集团首席执行官何家俊说:“疫情前,出海的大多是行业巨头。如今,随着贸易战升级和特朗普加征高额关税,我们看到各类企业甚至中小企业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近年来,中国开始为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中小企业海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东南亚地区受青睐
《海峡时报》在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采访了约20家中国企业,很多企业表示东南亚是建立市场和制造基地的重要目的地,而新加坡是地区总部的首选。该地区的增长潜力是一大吸引力。新加坡星展银行估计,2024年至2034年东盟六大经济体年均增长率将达5.1%,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紧密的经贸与政治联系是另一大吸引力。中国已是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该地区许多国家政府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地缘政治风险低于美国。与中东等地区相比,东南亚相对和平稳定,是长期制造业投资的更安全选择。此外,该地区拥有年轻且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和消费群体。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经过国内激烈竞争锤炼的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制造和技术上至少比东南亚领先一代,且价格低于其他全球竞争对手。
许多中国企业表示,选择新加坡作为地区总部是因为在新加坡与说汉语的人打交道更容易。它们还看重新加坡与东南亚的紧密联系、亲商环境、优惠税收政策和透明法律体系。这促使新加坡涌现出大量专业服务公司,为有全球雄心的中国企业提供支持,服务涵盖法律咨询、税务专业知识、技术支持和招聘等。曾在新加坡公共部门工作近十年的何家俊创办出海宝以顺应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他说:“东盟国家各有不同的税收结构和法律体系。中国企业需要帮助才能弄清楚如何避免违法以及如何构建商业模式以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支出。”
他观察到,随着贸易战干扰供应链,以往仅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如今需要跨多国经营,因此会重视专业建议以应对政策变化。
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企业以往曾因规模有限、海外经验不足和内部能力欠缺而犹豫是否出海。总部位于新加坡的Helport人工智能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广海说:“我认为,这场中国企业出海浪潮还将持续很多年。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