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石化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政策主导的深度变革。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发布实施,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将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列为标志性改革举措,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2月份公平竞争座谈会的召开,到17家重点车企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已成为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为这一变革提供了更明确的政策指引。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问题,明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会议特别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
在政策压力下,多家石化企业主动调整生产计划。扬州石化PP粉料装置(单线5万吨/年)因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要求,已于7月1日起永久关停,成为政策落地的首个典型案例。沧州大化PC装置(产能10万吨/年)采用缩聚光气法生产工艺,目前正处于停车改造中,为期1个月,重启后一半产能将转产粉料,这直接响应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政策要求。
与此同时,非光气法工艺企业也在调整生产节奏。四川天华化工PC装置(产能10万吨/年)计划于7月8日起停车检修25天,T2-101R等牌号供应将趋紧。濮阳盛通聚源PC装置(产能13万吨/年)因产业区蒸汽能源系统问题,计划本周内停车检修30天,JY-PC系列产品现货供应将减少。海南华盛新材料PC装置(产能26万吨/年)目前已降负荷运行,HS102R等牌号货源供应偏少。
另外,平煤神马聚碳材料PC装置(产能10万吨/年)目前正处于停车检修中,预计持续1周左右。
这一轮检修潮与7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的《“反内卷”,集体减产!》主题高度契合。正如报道所指出的,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治理"内卷式"竞争的背景下,各行业正积极开展减产工作。石化行业的集体检修行动,既是对政策导向的响应,也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本轮“反内卷”覆盖面更广,地方政府、企业、居民均被纳入。与2015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本轮调整更强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一核心任务,注重通过技术升级、创新引导与制度供给,推动制造业从“低价同质竞争”向“高端差异化竞争”转型。
在“五统一、一开放”的政策框架下,石化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在确保合规经营的同时,抓住政策调整带来的转型升级机遇。可以预见,随着更多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石化行业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这场由政策驱动的行业调整,不仅将重塑市场竞争格局,也将为中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部分信息来源:华夏日报、隆众资讯、中国经济周刊;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