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司网

全部博文共计:26285 篇 ; 今日更新:6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行业风向标?——塑胶新材料篇:五千亿级产业规模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行业风向标?——塑胶新材料篇:五千亿级产业规模

普拉司网 2021-09-23 浏览 +订阅
选择订阅栏目

     塑胶新材料行业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是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领域,是支撑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我国材料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产品领域之一。



     广义的塑胶新材料可细分为高性能树脂(改性塑料、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等)、高性能合成橡胶(特种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等,表观消费量接近塑胶原料需求量的一半,2020年约4000万吨左右,目前自给率约60%左右。


     我国塑胶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我国的塑胶新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在行业发展初期,国内塑胶新材料企业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产品市场。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塑胶新材料行业已逐步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知名企业,新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批量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部分塑胶新材料在配方、工艺等方面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上而言,塑胶新材料市场仍主要被跨国公司(含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控制,尤其在高端产品市场,国外跨国公司更是占据大部分比例。



     中国塑胶新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用塑料改性化

     ? 塑胶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

     ? 特种塑料低成本化、产业化;

     纳米复合技术等高技术的应用;

     ? 塑胶新材料的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再利用;

     开发新型高效助剂及改性专用基础树脂;

     降解塑料的广泛应用


     2020年,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给全球经贸秩序带来伤害和冲击,加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供应链中断,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组,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短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塑料新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必将迎来爆发。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将持续拉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新基建的如火如荼,都给新材料带来诸多确定性需求,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同时从《中国制造2025》规划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装备材料国产化提升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整个新材料领域是全球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是实现高新技术突破、跨越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是高端制造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在这方面,塑胶新材料企业既面临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1)技术挑战

     塑胶新材料行业在我国属于对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企业只有具备较深厚的技术底蕴,才能在行业中立足。塑胶新材料大多属于个性化需求产品,涉及应用、配方和制备等多方面技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质量标准,在配方设计、产品供给和下游工艺参数配置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并谋求发展。尤其是作为塑胶新材料产品生产核心的配方研制,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配方的自主研制不可或缺的是经验丰富的研发科技人员和严谨的过程控制,这需要通过长期的研发积累来获取。而且塑胶新材料技术及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要求业内企业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因此,行业内的后来者往往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技术摸索和积累时期,才能和业内已经占据技术优势的企业相抗衡。


     2)品牌挑战

     塑胶新材料行业的主要下游行业对材料的品质、数量及服务响应速度等方面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在塑胶新材料行业树立口碑、建立品牌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受到客户的信任和青睐,优良的口碑和知名的品牌往往代表着高质量的产品、高素质的人员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创立一个知名品牌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需要不断积累专业和行业经验,并形成优良的口碑,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塑胶新材料行业存在较高的品牌壁垒,一般的小型公司很难达到高端、优质客户的快速认同。


3)人才挑战

     塑胶新材料产品更新升级很快,生产厂家必须拥有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持续具备很强的技术吸收、优化、再创新及应用能力。由于塑胶新材料行业生产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技术人员必须在生产和研发实践中进行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胜任研发工作。此外,塑胶新材料行业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层次,要求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因此骨干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综合的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才能凭借敏锐的技术前瞻能力洞察市场先机。


     4)市场挑战

     塑胶新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和家用电器等行业,上述行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产品质量特别重视,尤其是下游领域的知名大规模企业,往往对供应商审核非常严格,审核周期也相对较长,通常在其确定合格供应商后,在没有重大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为规避产品品质风险和持续供应风险,上下游企业间相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只有通过长期的合作,塑胶新材料供应商才能准确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和质量标准,从而能够对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制造商基本已形成各自的塑胶新材料产品供应体系,新进入企业在缺乏优质稳定客户的情况下,难以在行业内获得快速的发展。


     5)资金挑战

     塑胶新材料行业兼具资金密集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上游供应商在公司采购原材料时,要求公司先付款后发货才能提供生产必需的原材料,而下游的主机厂要求公司在产品销售中给予信用期限,因此,公司有大量资金被占用,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以支持日常经营的正常运转。另外,前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以及较高的人力成本投入。由于上述投入均是经营过程中经常性的投入,新进入者不得不考虑,自身资金实力是否能够在产业链资金压力下保持企业正常运转,以及维持高额的各类研发支出。

 

     大约从2010年左右开始,塑胶新材料企业纷纷来到东莞市几个专业市场,其中以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为主,在市场入口处以及市场人流量大的主要道路两边,以每间30万至60万左右的转让成本租到商铺,并重金装修,作为他们在专业市场的办事处,用来进行产品展示以及业务咨询等,据统计仅在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就有500多家塑胶新材料企业在这里设立办事处,而且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专业市场设立办事处,因为潜在的客户也集中在这里。


     根据此线索我们开展了近十多年来的行业跟踪调研,到目前统计结果显示,华南各地分布着近4000家塑胶新材料生产企业,而且企业数量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其中深圳、东莞、惠州集中了近3000家塑胶新材料生产企业,总产能不低于2000万吨,年产值不低于5000亿元人民币。单一城市来说,东莞市塑胶新材料企业数量最多,不低于1500家,而且还在增加,主要是深圳企业迁入。


     众所周知,一块钱的原材料产值,将带来至少四倍的GDP,也就是说塑胶新材料产业的背后,是不低于2万亿的制造业GDP。


 


     虽然这些塑胶新材料生产企业大部分集中于模仿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市场,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但伴随着近年来塑胶新材料市场的不断成长,国内资本投入的加大以及技术进步,国内外企业差距在逐步缩小,在部分细分高端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突破。利用新技术将塑料与金属材料、无机材料结合开发出的新产品也给了多个领域无限的应用遐想,对中国制造业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调研中同时发现,这些中小微型塑胶新材料生产企业,特别是深圳、东莞两地的企业,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现实问题,是生产经营场地的不确定性制约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和转型升级战略的制定,而且这一问题今年以来尤为突出,诸多企业预期订单饱和,想扩大生产规模,却找不到理想的生产经营场地。


     众所周知,深圳、东莞两地近几年产业升级,厂房租金几乎翻了一倍,而且部分厂房存在“二房东”因素,公摊面积也不小,加上环保政策和招工困难等因素,塑胶新材料生产企业这几年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对于企业购买土地自建厂房,东莞各镇区目前的招商政策,每亩的税收要求在100万以上,对广大塑胶新材料生产企业来说,这个指标是很难达到的。


     如果没有政策性支持,这些企业要发展壮大,面临着迁走的选择,迁往土地成本、厂房租金、人工等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地方。周边的惠州、江门、肇庆、新会等地,从2018年开始,陆续规划了针对性新材料产业园,厂房售价约在2500—3500元每平方米之间,同时税收要求不高,还有政策性返还等优惠措施,吸引深莞两地的塑胶新材料自购土地建厂房或自购厂房生产经营。相信这些企业的进驻,对当地产业水平和GDP的提升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党雍、一鸣


推荐阅读: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产业基础篇:前景依然广阔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发展历程篇:目前年交易量超过千万吨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信息化战略篇:开放透明持续创新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金融服务篇:紧紧围绕货权质押

                  【东莞塑料市场何以成为全国风向标?——仓储物流篇: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普拉司网,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本文首发于普拉司,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未经许可或未注明出处,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 1、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2、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普拉司网(www.plasway.com)”并属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需获得作者和网站授权;
  •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本人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由本司进行转达、处理;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