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司网

全部博文共计:26285 篇 ; 今日更新:6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圳制造业如何突围

深圳制造业如何突围

普拉司网 2017-07-26 浏览 +订阅
选择订阅栏目


市政协调研组从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保障产业空间、人才优先、减税降费等五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研报告:


经过近半年调研后,深圳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撰写了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关于推动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是位置居首的分报告。报告中,调研组明确指出: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报告引述2016年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的一次讲话中说:“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

令人担忧的是,前几年由于深圳市政府主导开展的转移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外迁的企业大多是低端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而如今深圳外迁的制造业大多数是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迁走的不仅是一个大型企业,更是一个产业链的迁移,很多上下游配套企业也随之迁走,这对深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报告列出的名单中不乏深圳本土明星企业: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2013年就在东莞买地;富士康更是早早地将生产线移到了郑州和贵州;欧菲光、兆驰股份、兴飞科技、海派通讯等企业将生产线搬迁至江西南昌,在南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产业园区……


报告指出,由于外迁的企业众多,南山区的一些工业园已变身为文化创意园。另一方面,深圳周边城市也加快吸纳深圳企业落户,“深圳总部、研发”+“东莞、惠州生产制造”的模式已是很多公司的常态。深中通道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后,据中山市发改局统计,近3年已接纳230多家深圳企业落地中山;江门市工商部门统计,已有198家深圳企业在江门投资,设立企业法人共166户,注册资本300 .2亿元,同时,深圳企业在江门设立的分支机构达225户。


以香港“产业空心化”为鉴 守住制造业


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外迁,引起了各方关于深圳产业空心化的隐忧。调研报告甚至指出:“深圳产业空心化危险迫在眉睫。”


据介绍,2016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 .43亿元,占GDP的39.50%,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 .88亿元,占GDP的60.46 %,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突破六成。有观点认为,目前的比例已经接近临界点,制造业不能再退。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就认为:盲目追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影响城市竞争力,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深圳的定位是创新型城市,创新一定要有制造业的支撑,否则创新容易成为无本之木。


在这方面,香港为深圳提供了前车之鉴。报告指出,1999年时,香港的GDP大约是新加坡的2倍;但是到2010年时,新加坡追上香港并实现超越。这其中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制造业比重比香港高,而香港产业严重空心化。


在调研组看来,目前,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深圳外,这一过程自然会带来经济活力、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无疑也将造成深圳产业空心化危险,走上香港的老路,而深圳又没有香港的金融风投、港口贸易、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基础,因此深圳应借鉴新加坡经验守住制造业,避免重蹈香港的覆辙。


发展“飞地经济”突破土地束缚


那么,深圳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又有哪些?人工、土地、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企业人才紧缺,地产经济动摇制造业根基等,均是症结所在。


为了此次调研,深圳市政协先进制造业调研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走访工业园区和企业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搜集整理深圳先进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有企业反映,10年前,企业100元收入中,税费占10元多,利润是8元多,税费是利润的1.2倍左右;到2016年,税费上升到12元,利润却只有3元,税费是利润的4倍。税费负担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利润空间不断缩窄,严重打击了企业积极性。


调研报告指出,深圳近几年房价水涨船高,大量资金涌入深圳房地产业,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科研、创新、转型、升级遇到很大问题,再加上互联网经济的冲击,实体经济的局面每况愈下。2016年深圳的G D P约1 .95万亿元,但随着一批大企业外迁,如华为迁往东莞、中兴迁往河源、比亚迪迁往汕尾等带走的G D P;若再刨去招商、保利、万科等房地产商创造的价值,深圳的GDP会大幅下降。


在严峻的发展形势下,深圳制造业如何突围?调研组从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保障产业空间、人才优先、减税降费等五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发展“飞地经济”,有望成为深圳解决土地束缚的有效途径。报告建议深圳以深汕合作区为突破口,加快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参与产业园开发建设,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和竞争经营机制,打造“飞地”模式示范区。


报告建议,深圳应积极与中山、江门以及内地省市区联系,以“深圳总部+飞地制造”发展模式,以“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服务链”为发展思路,合作共建合作园区。同时,要加快推进深圳与合作区交通设施建设、法规政策制定、人才就业落实、税收财政管理等问题,以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确保“飞出地”和“飞入地”两地共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宝安区在全国首创的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也得到调研组的肯定和推荐。报告建议,在深圳未来发展中,将宝安区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各区,落实工业红线和工业蓝线的划定工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保留合理的载体空间。


个案


总部在深圳,工厂在外地,也有尴尬处


“原本在深圳的LED企业,就我所知,已经有70%-80%外迁,把实体工厂迁到惠州、东莞等周边城市,还有迁往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对我们来说,实体工厂走了研发就跟着走了,研发走了创新就没了。”深圳市政协委员林洺锋参与了此次市政协关于制造业的调研。他同时是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对于深圳制造业外迁,他有直观的感受。

林洺锋说,外迁的最大原因还是用地成本,以他的公司为例,在深圳占地32亩,他只能把总部放在深圳,而实体工厂和研发部门放在惠州大亚湾、东莞等地。而这也有尴尬之处。作为一个每年都在不断扩容的企业,分散式的工厂让他的管理成本增高。“在深圳,企业拿块地太不容易了,排队5年都不一定能排上。但对于企业来说,5年时间的发展刻不容缓。”


针对这样现状,林洺锋建议政府考虑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用地成本。“政府可以针对大型企业的资质进行评估,对于一些支柱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适当给予低价地,把这些企业留在深圳。”


一方面是空间限制,另一方面还有人才流失的问题。林洺锋说,想把人才留在深圳,即便是像他们这样的大型企业也很头疼,归根到底是因为深圳房价太高,就算给出3万-5万元的月薪,对于一般人才来说,在深圳买房还是很吃力。长此以往,一些本该留在深圳的人才反而要离开这里。


最后,林洺锋建议,政府应当重新考虑在深企业的规划问题,比如是不是淘汰一些低端的制造业,把这些低端制造业的用地腾出来,用于高端制造业的进驻,激活深圳的产业发展链。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标签:

免责声明

  • 1、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2、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普拉司网(www.plasway.com)”并属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需获得作者和网站授权;
  •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本人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由本司进行转达、处理;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