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司网

全部博文共计:26285 篇 ; 今日更新:6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原材料价格暴涨中的经济密码

原材料价格暴涨中的经济密码

普拉司网 2016-12-07 浏览 +订阅
选择订阅栏目


2016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一家钢铁企业的职工在炼钢炉前忙碌。(视觉中国/图)

煤炭、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暴涨,让正在忙于去产能的中国经济多了另外一重“保供给”的新任务。这意味着什么?


涨价,正悄悄成为中国经济工业血脉的“主旋律”。

2016年11月2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500大卡)连续18周上涨,达607元/吨,相比年初的371元/吨,涨幅达63.6%。

据卓创资讯监测,10月9日唐山带钢232—355系列带钢出厂价格2760元/吨,较年内低点涨幅980元/吨。

除了钢铁、煤炭等基础性物资之外,原材料市场涨声一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中旬,据对24个省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与11月上旬相比,42种产品价格上涨,其中电解铜、焦炭涨幅超10%。

这波行情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原本,去产能一直应该是2016全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之一,但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规范煤炭企业价格提醒告诫会”,强调要高度关注重视煤价过快上涨,要求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先进产能尽快释放产量,保障冬春季煤炭供应——“保供给”这一新词脱颖而出,在经济工作中频频亮相。

一边“去产能”,一边“保供给”,原材料市场呈现出一幅奇特的景象。


突然的幸福


钢材价格较2015年涨了将近一倍,“去年连汤都没得喝,今年可以吃上肉了。”

刚刚坐下来10分钟时间不到,丁小平就接了3个业务电话。由于钢铁价格涨幅过快,拿货、出货的定价调整由原来的半月一次,一周两次,变为现在甚至每天都要实时更新。于是,盯紧期货市场指数与上游钢铁厂动向,成为每天必修课。

丁小平是广东易创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们公司的规模在华南最大的钢贸市场广东乐从钢铁世界中属于一线行列。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市场的经验判断愈发谨小慎微起来。

“市场变得太快了,你根本反应不过来。”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钢材市场从春节之后急速升温,到11月份的最高点之时,市场均价将近是2015年的两倍。“去年连汤都没得喝,今年可以吃上肉了。”

好日子来得太快,不得不让他心里发虚,因为惨淡的行业境况距离现在没有过去多久时间,回忆起来至今触目惊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10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钢材价格已连续4年下跌,当年9月末,CSPI(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指数为61.19点,10月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2014年全年的跌幅。

2015年,全国钢企前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超过500亿元。其时,中国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不足1.6元/斤,早已跌破“白菜价”。

“比白菜便宜多了,凡是跟钢材生意有关的,都亏得要死。”关浩勇是广东乐从钢材世界有限公司的客户经理,入行时间虽然不长,却见识了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大起大落。“钢厂把门关了,都比生产赚得多,钢贸公司把钱存银行,业绩都比开门做生意好很多。”他说。

关浩勇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入驻钢材世界的老板,至少得上千万身家起步,行情好的时候,密密麻麻的大货车旁边,停满了奔驰、宝马等豪车。授信最宽松之时,做钢材生意的老板几乎不用抵押,就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

在2014年、2015年市场跌至冰点时,很多老板“跑路”,剩下的也大多“节衣缩食”不知自己能否熬过寒冬,却不料在这轮突然涨价中赚得盆满钵满。

相较于钢贸公司的随行就市、快进快出,钢铁企业往往船大难调头,但也尝到这波行情的甜头。

“比去年好太多了,很多钢厂基本可以持平,有的还能赢利。”杨永昌是江苏一家中型钢厂的经理,他说,过去两三年的行业最低点,让人悲观地认为整个行业在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都难有起色,没想到行情冷热翻转如此迅速。

与钢铁拴在一根绳子上的煤炭,经历了同样的冰火两重天。

2016年11月2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500大卡)连续18周上涨,达607元/吨,相比2015年初的371元/吨,涨幅达63.6%。

仅仅是一年多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黑、吉、辽、冀、鲁、皖等省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

去产能VS保供给

2016年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仍然是去产能,到了2016年9月份,由于原材料上涨过快,保供给又频繁在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及。

市场瞬息万变,措手不及的不仅仅只是钢贸企业。

2015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4月以来,国家安监总局推出新的煤炭限产政策,要求煤炭企业将每年的工作日从330天减少到276天。

然而,在2016年春节之后,情势就已经悄然生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全国动力煤价格上涨明显。

此后大半年,基础原材料基本保持了上涨趋势。然而,去产能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8月4日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仍然强调,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8月下旬起,部际联席会议组成10个组赴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去产能督查,“进一步宣传政策,传导压力,督促进度”。

到了9月份,形势急转直下。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集神华、中煤等数十家大型煤炭企业,召开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启动工作会议。

国信期货煤炭钢铁分析师施雨辰分析认为,国家层面的去产能政策是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始作俑者。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经过调研发现,煤炭去产能力度很大,截至2016年11月份,全国煤炭行业产能足足去掉了10%左右。

“供给在短时间内减少了很多,导致煤价上涨得很快。”施雨辰说。

9月2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61元/吨,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这已经是该价格指数连续十四期上涨,较年初累计涨幅达到了51.2%。而市场实际现货成交价格达到了570元/吨左右。

在此前后,保供给开始频繁被经济工作会议提及。

9月27日,发改委召开保障冬季煤炭稳定供应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宣布,符合一定条件的煤矿,可以在276—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没有参与产能释放的煤矿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产能释放期限暂定为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然而,煤价仍然一路飙升。10月1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升至577元/吨,比年初累计上涨55.5%。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同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重点煤炭企业座谈会,22家煤炭企业负责人参加。据悉,发改委在会上表示,“希望煤炭价格不要再上涨”。

到了11月3日,发改委又召开了“规范煤炭企业价格提醒告诫会”,强调:高度关注重视煤价过快上涨,要求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先进产能尽快释放产量、保障冬春季煤炭供应,同时要坚持去产能决心不动摇。

此时,去产能与保供给在同一场合同时被明确强调。

“去产能就是把你弄走,让你去休息,这不叫去产能,而是限制产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在他看来,短期内的价格上涨,并没有改变产能过剩的基本格局,去产能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去产能并不妨碍保供应,去产能也是为了稳价格,它们之间没有矛盾。但有时政府的行政手段去产能,难以掌握动态,容易导致短期内的大起大落。

紧接着,11月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元/吨,结束了之前的11连涨。到11月23日,该指数已经连续3期下跌。

涨价的链条

供给减少、汇率波动以及市场炒作,都推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下游制造业,并不敢贸然涨价。

正是最为基础的煤炭,触发了价格多米诺反应的第一块骨牌。

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大国企的领导执行力提高。”东方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解天勇密切关注煤炭行业政策动向。他开门见山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此轮煤炭价格上涨的起点,源自去产能的政策因素。

解天勇认为,与以往很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不同,今年,限产(实行276天工作日制度)、去产能(关井)都得到了较为严格的执行。尤其是北方入冬后,煤矿恢复生产也较为困难,导致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小于求的局面。

“尽管目前数据不方便透露,但今年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已成定局。”11月23日,在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透露。

煤炭价格上涨,直接带动钢铁价格上涨。“主要是原材料涨价了,钢铁价格自然也要涨。”杨永昌说,钢铁企业处境相对改善很多,但是钢材涨价是迫于上游煤炭价格上涨,利润并没有突出的增加。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也推升了炼钢厂原材料成本。“相当于铁矿石变贵了,对钢铁企业影响还是很大的。”杨永昌说。


随着煤炭、钢材价格波动,连锁反应开始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中旬,据对24个省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与11月上旬相比,42种产品价格上涨。

从事期货行业的陈骏,眼睁睁看着煤炭、钢铁期指扶摇直上。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明显感觉到热钱正源源不断流向原材料市场。

林伯强也认为,市场炒作放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效应。他分析了宏观数据与产业数据后发现,此轮原材料上涨,价格上涨幅度要远远高于使用量的增长,存在着强烈的市场投机行为。

“比如说我买来3吨钢材,用掉2吨,这样对价格才有提升作用。但我只用掉1吨,还囤了2吨,这对价格而言没有长期的支撑力。”林伯强说,此轮价格上涨后增加的出货量,并没有被下游制造业企业消耗掉,而是变成了库存。

“从没出现过断货的情况,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交货。”丁小平说,相对于价格暴涨,钢材“并不缺货”。

他也观察到,下游制造业企业并没有相应涨价。他们下游客户包括五金加工厂、机械配件厂等等多种类型企业,都对原材料涨价感到“压力山大”,但都不敢涨价,“怕没人买”。

“影响当然很大了,利润空间压缩得很厉害。”谭彬是珠三角一家陶瓷企业的销售人员。进入2016年之后,他的订单量出现了微弱的增加,但是行业回暖并没有让他感到多么轻松,因为业绩抽成反而减少了。老板的解释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公司销量虽然缓慢增长,但是利润却出现了下降。

谭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5年,陶瓷业业绩掉到近些年历史最差水平。2016年出现了回暖苗头,但是势头并不强劲,所以不敢贸然提价。

这样的情况让丁小平心里感到不踏实,虽然短期内价格暴涨能赚到快钱,但损耗了下游制造业的利益,“我们是真心希望制造业好,只有他们好了,我们才能一直赚钱”。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免责声明

  • 1、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2、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普拉司网(www.plasway.com)”并属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需获得作者和网站授权;
  •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本人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由本司进行转达、处理;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换一批